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4-12  343人浏览  鱼爪网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将液体(如烟油)雾化成烟雾的装置,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医疗电子烟等。

目前,电子雾化装置主要包括电源组件和与电源组件连接的雾化器;其中,电源组件用于向雾化器供电,雾化器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形成基质;具体的,现有雾化器主要包括发热体、套设在发热体外的雾化套管以及套设在雾化套管外的外壳体;其中,发热体用于在通电时发热并雾化气溶胶形成基质。

然而,发热体在发热过程中,其产生的热量局部集中,并经热传导会传递至雾化器的外壳体上,从而在用户接触该雾化器时会出现烫手问题,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能够解决用户接触外壳体时会出现烫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雾化套管和导热体,其中,雾化套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雾化套管内具有雾化腔;导热体与雾化套管连接,用于分散部分雾化套管上的热量。

其中,导热体包括轴向连接的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其中,第一导热部呈管状结构,并与雾化套管的第一端套接。

其中,还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套设在雾化套管和导热体的外侧;第二导热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缘,凸缘与外壳体的内侧壁抵接,且凸缘与第二导热部的外侧壁和外壳体的内侧壁配合形成第一气道;其中,第一气道的一端与雾化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

其中,第二导热部远离第一导热部的位置设置有通气孔,第二导热部靠近第一导热部的位置或雾化套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其中,通气孔与外界空气连通,进气孔与雾化腔连通,第一气道的一端与通气孔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孔连通。

其中,凸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凸起,多个弧形凸起与外壳体的内侧壁、导热体的外侧壁形成第一气道。

其中,凸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凸起,相邻两个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子气道,每个环形凸起具有缺口,以使相邻两个第一子气道连通,且相邻两个环形凸起上的缺口错位设置。

其中,环形凸起所在的平面与导热体的轴向方向垂直。

其中,凸缘呈螺旋状,第一气道为螺旋气道。

其中,还包括储液腔外壳,套设在至少雾化套管的外侧,并与雾化套管的外侧壁配合形成储液腔,外壳体套设在储液腔外壳的外侧并与储液腔外壳间隔设置以形成隔热空间。

其中,还包括散热套,套设在储液腔外壳的外侧,用于吸收储液腔外壳上的热量。

其中,散热套包括连接套和设置在连接套的外侧壁上的若干连接条;其中,若干连接条沿连接套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与连接套的轴向方向垂直。

其中,第二导热部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导热部的径向尺寸,且第二导热部朝向雾化套管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开设有若干让位部,至少一个进气孔分别对应设置在让位部所在的位置,且相邻两个连接条与让位部的侧壁配合形成第二气道,第二气道与第一气道连通。

其中,导热体的材质为金属,散热套的材质为塑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与电源组件连接的雾化器;其中,电源组件用于向雾化器供电,雾化器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形成基质,雾化器为上述所涉及的雾化器。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通过设置雾化套管,并在雾化套管的第一端增设导热体,以通过导热体分散部分雾化套管上的热量,从而避免热量局部集中而导致烫手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未装配前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热部的部分示意图;

图6为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热部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让位部的b向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让位部的c向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未装配前的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0所示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腔外壳与导热体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热体的主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0所示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

图16为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未装配前的拆解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器20,该雾化器20可用于加热并雾化气溶胶形成基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雾化器20可应用于电子烟,用于加热并雾化烟油,以形成烟雾,供抽烟者抽吸,以下实施例均以此为例。

具体的,该雾化器20可包括雾化套管21和导热体22。

在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器20还包括发热体(图未示),发热体设置在雾化套管21内,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烟油。具体的,雾化套管21内具有雾化腔,发热体具体容置在雾化腔内,并在通电时对进入雾化腔内的烟油进行加热;可以理解的是,发热体发热产生的热量经热传导会传导至雾化套管21上。

其中,雾化套管21具体可为一柱状体,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热体22具体与雾化套管21的第一端抵接,使得雾化套管21上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导热体22,从而分散雾化套管21上的热量,避免热量集中而导致烫手的问题发生。在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器20具有烟嘴,雾化套管21的第二端为朝向烟嘴的一端,并可与烟嘴连接。

具体的,导热体22的材质可为金属,比如黄铜;金属材质的导热体22相比于塑料或橡胶等材质,热传导效率更高,能够更好地分散热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体22的材质还可为高导热陶瓷,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该雾化器20还包括套设在雾化套管21和导热体22的外侧的外壳体23,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用户具体与雾化器20的外壳体23接触。

具体的,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导热体22具体可为柱状体,且导热体22具体可包括第一导热部221和与第一导热部221轴向连接的第二导热部222;其中,第一导热部221具体可为中空管状结构,用于套设在雾化套管21的第一端的外侧壁上以与雾化套管21的第一端接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套管21的第一端与第二导热部222朝向第一导热部221的一侧表面抵接,以增大与雾化套管21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套管21的第一端也可不与第二导热部222抵接,而仅与第一导热部221接触。第一导热部221与第二导热部222可以一体成型。

具体的,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热部222和第一导热部221均可为空心圆柱体,第二导热部222和第一导热部221轴向连接,同轴设置且第一导热部221的直径小于第二导热部222的直径。具体的,第二导热部22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缘223,凸缘223远离第二导热部222的外侧壁的一侧具体与外壳体23的内侧壁抵接,凸缘223与第二导热部222的外侧壁和外壳体23配合形成第一气道;其中,凸缘223具体可与第二导热部222的外侧壁一体成型;第一气道的一端与雾化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以使外界空气能够经由第一气道进入雾化腔内,从而延长空气在第二导热部222上的流经路径,使得经过第一气道的空气能够尽可能多地带走第二导热部222上的热量,以达到进一步降温的目的;同时,可通过第二导热部222上的温度对新进的空气进行预热,以提高发热体的热利用率,且使用户吸入的空气具有一定温度,避免吸入凉气影响用户体验。

具体的,参见图3,第二导热部222远离第一导热部221的位置设置有通气孔(图未示),第二导热部222靠近第一导热部221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22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进气孔225也可设置在雾化套管21靠近导热体22的位置;具体的,通气孔与外界空气连通,进气孔225与雾化腔连通,第一气道的一端具体与通气孔连通以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孔225连通,以与雾化腔连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凸缘22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凸起,多个弧形凸起与外壳体23的内侧壁、导热体22的外侧壁形成第一气道;具体的,多个弧形凸起可均匀分布在第二导热部222的外侧壁上,或呈不规则状态散乱分布在第二导热部222的外侧壁上,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凸缘223具体可呈螺旋状,且从第二导热部222远离第一导热部221的一端沿第二导热部222的轴向方向绕设至靠近第一导热部221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气道从第二导热部222远离第一导热部221的一端沿第二导热部222的外侧壁螺旋盘绕至靠近第一导热部221的一端,即第一气道为螺旋气道。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气道的路径较长,用户在抽吸过程中所受的吸阻较大,为了在延长空气的流经路径的同时,降低吸阻,使抽吸更加顺畅;进一步可在凸缘223上设置若干缺口226,并使若干缺口226在第二导热部222的轴向方向上错位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热部的部分示意图;凸缘223具体可通过缺口226分割为多个沿第二导热部22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弧形凸缘,且弧形凸缘具体呈倾斜状态;相邻两个弧形凸缘之间限定形成第一子气道;外界空气可从通气孔进入其中一个第一子气道,并在缺口226处可直接进入与当前第一子气道连通的其它第一子气道,大大缩短了空气的流经路径,有效降低了吸阻。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6为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热部的部分示意图;凸缘223具体可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环形凸起223a,且环形凸起223a所在的平面可与导热体22的轴向方向垂直,即,环形凸起223a沿平行于导热体22的径向方向设置,这样能够降低工艺难度系数,方便技术人员加工;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沿第二导热部222的轴向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环形凸起223a之间形成第一子气道,且每个环形凸起223a具有至少一个缺口226,以使相邻两个第一子气道连通,进而使外界空气能够经由各个第一子气道、进气孔225进入雾化腔内。具体的,为了延长空气在通气孔与进气孔225之间的路径,可使相邻两个环形凸起223a上的缺口226错位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23a所在的平面也可朝向导热体22的方向倾斜设置。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在每个环形凸起223a设置多个缺口226,并使相邻两个环形凸起223a上的各个缺口226错位设置,以保证空气在第二导热部222上具有一定长度的流经路径的同时,降低空气吸阻。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雾化器20还包括储液腔外壳24,储液腔外壳24具体套设在至少雾化套管21的外侧,并与雾化套管21的外侧壁配合形成储液腔,用于储液烟油等;在具体实施例中,外壳体23套设在储液腔外壳24的外侧并与储液腔外壳24间隔设置以形成隔热空间s,以通过隔热空间s减少储液腔外壳24与外壳体23之间的热传导,从而降低外壳体23上的温度,避免外壳体23烫手。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套管21上的温度通过储液腔内的液体传导至储液腔外壳24上,储液腔外壳24上的热量进一步可传导至外壳体23上。

具体的,储液腔外壳24包括轴向连接的第一壳体241和第二壳体242;其中,第一壳体241套设在第一导热部221的外侧壁上,第二壳体242与雾化套管21的外侧壁配合形成储液腔;且第一壳体241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壳体242的径向尺寸,以使储液腔外壳24对应第一导热部221的位置形成一凹陷部243(见图2)。

在一实施例中,储液腔外壳24的外侧壁上还套设有散热套25,以通过散热套25吸收部分储液腔外壳24上的温度,从而降低传导至外壳体23上的热量。具体的,散热套25的材质可为塑料。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套的结构示意图;散热套25具体可包括连接套251和设置在连接套251的外侧壁上的若干连接条252;其中,连接套251具体可为环形套,用于嵌入储液腔外壳24的凹陷部243并套设在第一壳体241的外侧壁上,且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套251的厚度h11与凹陷部243的深度h12相同;若干连接条252具体可为条状体,且连接条252的轴向长度大于连接套251的轴向长度,连接条252沿第二壳体242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h13与隔热空间s的宽度w11相同,其中,隔热空间s的宽度w11即第二壳体242的外表面与外壳体23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具体的,每个连接条25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连接套251的外表面,另一端沿着连接套251的轴向延伸至连接套251之外,若干连接条252沿连接套25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且连接条25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套251的轴向方向相同,相邻两个连接条252与连接套251的外侧壁配合形成第一通气槽25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条252的设置于连接套251的外表面的一个端部,与连接套251的靠近第二导热部222的一端部平齐,以使每个第一通气槽253从连接套251的靠近第二导热部22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在具体实施例中,若干连接条252用于套设在第二壳体242的外侧壁上,并与第二壳体242的外侧壁和外壳体23配合形成若干第二通气槽254。第二通气槽254与第一通气槽253连通。具体的,第二导热部22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导热部221的径向尺寸,且第二导热部222朝向雾化套管21的一侧表面的边缘开设有若干让位部227,至少一个进气孔225分别对应设置在让位部227所在的位置,即,一个让位部227设置有一个进气孔225;具体的,参见图8和图9,其中,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让位部的b向视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让位部的c向视图;其中,方向b与方向c垂直;让位部227定义形成第三通气槽255,第三通气槽255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通过第二通气槽254与第一通气槽253接合并连通;具体的,让位部227可为一u型槽;具体的,让位部227具有底壁2271,与底壁2271垂直设置的第一侧壁2272、与第一侧壁2272相邻设置的第二侧壁2273,与第二侧壁2273相邻设置的第三侧壁2274;其中,第一侧壁2272与第三侧壁2274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侧壁2272和第三侧壁2274之间形成第三通气槽255的两个侧壁,第二侧壁2273形成第三通气槽255的槽底,底壁2271形成第三通气槽255的封闭端,进气孔225具体开设在第二侧壁2273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体22对应第二通气槽254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一气道连通的凹槽;具体的,当若干连接条252的数量为偶数,即,第一通气槽253的数量为偶数。相邻两个第一通气槽253中,一个通过凹槽与第一气道连通,另一通过第三通气槽255与进气孔225连通。第一气道连通的空气通过第一通气槽253进入相邻的两个连接条252之间(内侧)的第二通气槽254,并流向相邻的两个连接条252外侧的两个第二通气槽254,在经过相邻的两个连接条252外侧的两个第二通气槽254分别进入相邻的两个进气孔225。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气槽253、第二通气槽254和至少一对相邻设置的第三通气槽255与外壳体23的内侧壁配合形成第二气道,第二气道通过凹槽与第一气道连通,以使经过第一气道的空气进一步经过第二气道进入进气孔225内,从而使空气可进一步流经储液腔外壳24所在的表面,以带走部分部储液腔外壳24上的热量,从而进一步降低储液腔外壳24上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内对应的箭头指向具体是指气流流向。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使至少部分导热体22的外侧壁与外壳体23的内侧壁抵接,以形成密封的隔热空间s;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导热体22上的进气孔225没有与隔热空间s连通。在该实施例中,也可在隔热空间s内设置散热介质,比如,设置水或油;以通过散热介质吸收部分热量,从而减少传导至外壳体23上的热量,降低外壳体23上的温度;同时,可通过散热介质使传导至外壳体23上的热量更加均匀,避免外壳体23局部高温导致烫手的问题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3,其中,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未装配前的拆解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0所示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液腔外壳与导热体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雾化器30,该雾化器30同样能够避免雾化器30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烫手的问题;具体的,该雾化器30可包括雾化套管31、储液腔外壳32和导热体33。

在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器30还包括发热体(图未示),发热体设置在雾化套管31内,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烟油。具体的,雾化套管31内具有雾化腔,发热体具体容置在雾化腔内,并在通电时对进入雾化腔内的烟油进行加热;可以理解的是,发热体发热产生的热量经热传导会传导至雾化套管31上。

其中,雾化套管31具体可为一柱状体,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储液腔外壳32具体套设在雾化套管31的外侧,并与雾化套管31间隔设置,以与雾化套管31的外侧壁配合形成储液腔,其中,该储液腔具体用于存储液体,比如存储烟油;具体的,该储液腔与雾化腔连通,以使储液腔内的液体能够进入雾化腔内并与发热体接触,以使发热体在通电时对进入雾化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雾化。在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器30具有烟嘴,雾化套管31的第二端为朝向烟嘴的一端,并可与烟嘴连接。具体的,导热体33的材质可为金属,比如黄铜;金属材质的导热体33相比于塑料或橡胶等材质,热传导效率更高,能够更好地分散热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体33的材质还可为高导热陶瓷,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参见图13,导热体33可与储液腔外壳32一体成型,以在减少雾化器30的零部件数量的同时,方便技术人员组装该雾化器30;且导热体33和储液腔外壳32的材质均可为黄铜;相同材质的导热体33和储液腔外壳32,方便在生产过程中一体成型。

具体的,雾化套管31的第一端与导热体33朝向储液腔外壳32的一侧表面抵接,以使雾化套管31上的热量能够传导至导热体33上,进而通过导热体33分散雾化套管31上的部分热量,以避免热量局部集中而导致烫手的问题发生。

在具体实施例中,导热体33可为柱状体,且导热体33上开设有进气孔342,进气孔342的一端与大气连通,另一端与雾化腔连通,以使外界空气能够经由进气孔342进入雾化腔内。

具体的,参见图12,该雾化器30还包括套设在储液腔外壳32和导热体33的外侧的外壳体34,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用户具体与雾化器30的外壳体34接触;具体的,外壳体34与储液腔外壳32间隔设置,且外壳体34的内侧壁与至少部分导热体33的外侧壁抵接,以与储液腔外壳32和导热体33配合形成隔热空间s’。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4,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热体的主视图;导热体33具体可包括导热部331和与导热部331轴向连接的密封部332;其中,导热部331具体可为柱状体,且上述外壳体34同时与导热部331间隔设置,导热部331的径向尺寸小于储液腔外壳32的径向尺寸,即,导热部331所在位置形成一凹陷部;具体的,导热部331用于分散雾化套管31上的热量,在具体实施例中,雾化套管31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导热部331背离密封部332的一侧表面抵接,即,雾化套管31与导热部331接触的位置为面面接触,从而大大增加了雾化套管31与导热体33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其中,密封部332具体可为环状结构,密封部332的外侧壁具体与外壳体34的内侧壁抵接,以形成密封的隔热空间s’。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密封部332的外侧壁与外壳体34的内侧壁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件333,以保证密封效果。

具体的,参见图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雾化腔还包括底座35,底座35具体设置在导热部331的底部并套设在密封部332内;具体的,底座35的材质可为硅胶。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2,外壳体3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341,且至少一个通气孔341对应雾化套管31远离导热体33的一端;在具体实施例中,进气孔342设置在导热部331上并与隔热空间s’连通,外界空气从通气孔341进入,流经隔热空间s’和进气孔342进入雾化腔内;其中,通过使空气经过隔热空间s’再进入进气孔342,能够延长空气的流经路径,使得经过隔热空间s’中的空气能够尽可能多地带走雾化套管31表面的热量,降低雾化套管31表面温度,从而降低传导至外壳体34上的热量,且使传导至外壳体34上的温度的均匀性较好,避免了外壳体34局部高温而出现烫手的问题;同时,可通过雾化套管31上的温度对新进的空气进行预热,以提高发热体的热利用率,且使用户吸入的空气具有一定温度,避免吸入凉气影响用户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5,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0所示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外壳体34对应隔热空间s’的位置没有开设通气孔341,外壳体34与密封部332和雾化套管31的外侧壁配合形成一完全密封的隔热空间s’。通气孔341具体开设在底座35上,且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通气孔341沿底座35的轴向方向延伸;进气孔342具体开设在导热部331上,并沿导热部331的轴向方向延伸;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通气孔341与进气孔342的中心轴相同,且通气孔341的孔径小于进气孔342的孔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6,图16为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底座35朝向雾化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若干容置槽351,容置槽351与雾化腔连通,用于收集雾化腔内形成的冷凝液或漏液。具体的,容置槽351可通过进气孔342与雾化腔连通;具体的,容置槽351可位于进气孔342的两侧或周围;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容置槽351具体可为两个,两个容置槽351相对设置在通气孔341的两侧。

在具体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降低雾化套管31传导至外壳体34上的热量,可在隔热空间s’内设置散热介质,以吸收或带走部分热量;具体的,散热介质可为气体,比如可为空气;当然,散热介质也可为液体,比如,可为水和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气孔341也可开设在密封部332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密封部332远离导热部331的一端;具体的,可参见图5和图6,密封部332的外侧壁上形成有若干环形槽3321,环形槽3321与外壳体34配合形成第一气道;其中,第一气道的一端与进气孔342连通,另一端与通气孔341连通,以使外界空气能够经由通气孔341、第一气道和进气孔342进入雾化腔内,从而通过第一气道延长空气在密封部332上的流经路径,使得经过第一气道的空气能够尽可能多地带走密封部332上的热量,以达到进一步降温的目的;同时,可通过密封部332上的温度对新进的空气进行预热,以提高发热体的热利用率,且使用户吸入的空气具有一定温度,避免吸入凉气影响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环形槽3321的两侧槽壁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凸缘223。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环形槽3321由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凸起与密封部332的外侧壁配合形成,多个弧形凸起与外壳体34的内侧壁、密封部332的外侧壁配合形成第一气道。具体的,多个弧形凸起可均匀分布在密封部332的外侧壁上,或呈不规则状态散乱分布在密封部332的外侧壁上,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环形槽3321包括一个螺旋槽,即,该槽呈螺旋状,并从密封部332远离导热部331的一端沿密封部332的轴向方向绕设至靠近导热部331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气道从密封部332远离导热部331的一端沿密封部332的外侧壁螺旋盘绕至靠近导热部331的一端,即,第一气道为螺旋气道。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气道的路径较长,用户的抽吸过程中所受的吸阻较大,为了在延长空气的流经路径的同时,降低吸阻,使抽吸更加顺畅;进一步可在环形槽3321的槽壁上设置若干缺口3322,并使若干缺口3322在密封部332的轴向方向上错位设置;其中,环形槽3321的槽壁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环形凸起223;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参见图5,环形槽3321具体可通过缺口3322分割为多个沿密封部33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通过缺口3322相互连通的长度较短的子环形槽;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子环形槽具体呈倾斜状态;外界空气可从通气孔341进入其中一个子环形槽,并在缺口3322处可直接进入与当前子环形槽连通的其它子环形槽,从而大大缩短了空气的流经路径,有效降低了吸阻。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6,环形槽3321包括多个圆环形槽3321a,多个圆环形槽3321a沿密封部332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且圆环形槽3321a所在的平面与密封部332的轴向方向垂直,即,圆环形槽3321a沿平行于密封部332的径向方向设置,这样能够降低工艺难度系数,方便技术人员加工;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圆环形槽3321a的槽壁具有至少一个缺口3322,以使相邻两个圆环形槽3321a连通,进而使外界空气能够经由各个圆环形槽3321a、进气孔342进入雾化腔内。具体的,为了延长空气在通气孔341与进气孔342之间的路径,可使相邻两个圆环形槽3321a的槽壁上的缺口3322错位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圆环形槽3321a所在的平面也可朝向导热体33的方向倾斜设置。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在每个圆环形槽3321a的槽壁上设置多个缺口3322,并使相邻两个圆环形槽3321a的槽壁上的各个缺口3322错位设置,以保证空气在密封部332上具有一定长度的流经路径的同时,降低空气吸阻。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例中,可在储液腔外壳32和导热部331的外侧壁上套设散热套36,以通过散热套36吸收部分储液腔外壳32和导热部331上的温度,从而降低传导至外壳体34上的热量。其中,散热套36的材质具体可为塑料。

具体的,参见图17,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散热套36具体可包括连接套361和设置在连接套361的外侧壁上的若干连接条362;其中,连接套361具体可为环形套,用于嵌入凹陷部并套设在导热部331的外侧壁上;且在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套361的厚度h1与凹陷部的深度h2和长度l1相同;若干连接条362具体可为条状体,且连接条362的轴向长度大于连接套361的轴向长度,连接条362沿储液腔外壳32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h3与隔热空间s’的宽度w1相同;具体的,若干连接条362沿连接套36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且连接条36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套361的轴向方向相同,相邻两个连接条362与连接套361的外侧壁配合形成第一通气槽332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条362的设置于连接套361的外表面的其中一个端部,与连接套361的靠近导热部331的一端部平齐,以使每个第一通气槽3323从连接套361的靠近导热部33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同时,每两个连接条362的靠近连接套36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以使第一通气槽3323的一端为封闭端;在具体实施例中,若干连接条362用于套设在储液腔外壳32的外侧壁上,并与储液腔外壳32的外侧壁配合形成若干第二通气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气槽3323远离第二通气槽的一端为封闭端,第一通气槽3323与第二通气槽连通。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气槽3323和至少一对相邻设置的第二通气槽与外壳体34的内侧壁配合形成第二气道,第二气道与第一气道连通,以使经过第一气道的空气进一步经过第二气道进入进气孔342内,从而使空气可进一步流经储液腔外壳32所在的表面,进而能够带走储液腔外壳32上的热量,以降低储液腔外壳32上的温度。第二气道与第一气道的连通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连通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在导热部331上的进气孔342与连接套361上形成的第一通气槽3323的位置对应,且连接套361对应进气孔34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进气孔342连通,以使空气经由第二气道之后进入进气孔342,从而使经过第一气道的空气能够进一步流经第二气道,进而带走部分储液腔外壳32上的热量,以进一步降低传导至外壳体34上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8,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具体可为电子烟;具体的,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可包括电源组件101和与电源组件101连接的雾化器102。

其中,雾化器102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形成基质;其中,气溶胶形成基质具体可为烟油,雾化器102具体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20(30),其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雾化器20(30)的相关文字描述,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电源组件101用于向雾化器102供电;且在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01具体可为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0,通过设置雾化器102,将雾化器102设置成包括雾化套管21(31),并在雾化套管21(31)的第一端增设导热体22(33),以通过导热体22(33)分散部分雾化套管21(31)上的热量,从而避免热量局部集中而导致烫手的问题发生;同时,由于该导热体22(33)的材质为金属,相比于塑料或橡胶等材质,热传导效率更高,能够更好地分散热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以上就是本站关于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的详细介绍。

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需求,请【立即咨询】客服或添加 VX:19008205409 由我们的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